0393 開誠公佈纔是解除誤會的正確方法

-

蘇哲、蘇泰的開口,是眾多大臣冇想到的,別說他們,就連蘇玄庸也是感到詫異,目光深處帶著些許的欣慰。

蘇玄庸的欣慰,並非二人是最合適人選,主要是二人的主動表態,光憑這點就已經足夠了。

在群臣愣神之際,蘇哲、蘇泰來到殿內前方,隨即跪拜下來,抱拳道。

“父皇,說來此事,歸根結底還是兒臣的擅作主張,才造成今日之禍,為了西北邊境的穩定,也是為了彌補兒臣的過錯,這次統兵就讓兒臣去吧。”

“父皇,二哥所言甚是,但這事並非二哥一人過錯,兒臣也有錯,如果看著二哥一人前去,兒臣心中有愧,還請父皇下旨,讓兒臣與二哥一同督軍西北。”

“還望父皇成全。”

說罷,二人皆是朝著蘇玄庸鄭重磕頭,那態度,言語別提多真誠。

殿內的群臣看著這幕,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紛紛開口。

“陛下,兩位王爺所為,讓老臣感動,但二位皇子身份尊貴,真要一同前去西北,雖然可以振奮士氣,但讓回邪這些小國知曉,會怎麽看?恐怕會更加輕視我朝,會認為我朝無人,這萬萬不可,還請陛下三思。”

“陛下,微臣也認同宰輔所說,兩位皇子畢竟身份尊貴,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對戰事指揮真的遠不及作戰豐富的軍侯。”

“二位皇子能夠如此表態,已經夠可以提升士氣,真要皇子出征,負麵遠大於正麵,還請陛下能挑選合適之人,望陛下三思。”

朝臣的阻止,他們的用心,蘇玄庸如何不知,老實說,能看到原本明爭暗鬥的皇子,有如此和睦一麵,哪怕這種和睦是虛假做出來的,但起碼有了個態度。

這就夠了,蘇玄庸要的就是兩位皇子的表態,至於真派二人去西北督戰,根本不可能。

正如**所說,為了對付一個小小的回邪,竟然派出皇子督戰,還是朝中最有權勢的皇子,這傳出去了,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這對天朝大涼來說,是莫大的羞辱,這點蘇玄庸比誰都清楚。

他微微點頭,示意蘇哲、蘇泰起身,而後道,“晉王、趙王有心了,寡人心感甚慰,但督軍人選,還得從實戰軍侯選出,你二人先退下吧。”

蘇哲、蘇泰臉上露出惋惜神色,抱拳稱是,而後退到一邊。

隨著蘇玄庸聲音落下,殿內忽然安靜許多,所有人都是保持沉默,低著頭一語不發,就在這時,蘇祁安聲音忽然響起。

“既然各位同僚,選不出合適人選,那就由本侯自告奮勇吧。”

“陛下,百首侯願意做督軍一職,協助都護大人,平叛西域動盪。”

蘇祁安清朗的聲音響徹殿內,殿中大臣先是一怔,而後抱拳道。

”陛下,百首侯既然願意領兵督軍,微臣認為百首侯的確是不二人選。”

“之前是微臣太輕視百首侯,太自以為是了,微臣在這裏向百首再次道歉,之前的針對,是微臣心胸狹隘,還望百首侯能原諒。”

“微臣也願在這裏,向百首侯鄭重道歉,之前的事,是我等的不對,望百首侯諒解。”

不一會,殿內的氛圍,一下子轉變成向蘇祁安道歉大會。

基本上每位朝臣,都是朝著蘇祁安再一次的鄭重道歉,聲音此起彼伏,那叫一個真誠。

蘇玄庸看著這幕,冇有阻止,而是耐心等待著,約莫一刻鍾左右,道歉的聲音方纔停下。

蘇玄庸看下一臉平靜的蘇祁安,輕聲道,“百首侯,寡人問你,可是真心實意,不是被迫出任西北督軍一職?要是後悔,現在也來得及,寡人不會強人所難。”

“畢竟,你是駙馬爺,你為大涼做的貢獻,這幾年確實冇有好生歇息,這時候讓你統兵,別說鳳玲會不會同意,就連寡人也於心不忍,今日召見你,隻是想讓你旁聽,隻要你願意,寡人允許你後悔,保證誰也不會為難你。”

蘇玄庸說的這番話,並非故意做戲,而是發自內心,雖然和蘇祁安大吵一架,理念有分歧,君臣有間隙。

但不代表著,蘇玄庸就會記恨蘇祁安,這幾年大涼四方邊境的穩定,不說全部是蘇祁安的功勞,但起碼也有一半左右。

蘇玄庸是真心不想看到蘇祁安如此勞累,好生歇息一段時間,日後有的是機會。

蘇祁安搖頭,臉上掛著笑容,輕聲道,“陛下,此事並未被脅迫,而是微臣內心所想,陛下的好意,微臣心領。”

“但正如陛下所說,西域的動盪,遠非一小國能造成,背後的大榮纔是禍害,微臣和大榮打過交道,不說這次將他們拔掉,但一定會讓西北二州無憂,這次督軍,就讓微臣去吧。”

蘇玄庸也不是墨跡之人,看著蘇祁安認真道,“好,既然百首侯執意如此,寡人也就不廢話了,傳寡人旨意,百首侯擔任西北督軍,統兵出征,同時擁有節製西北二州一切軍政大權,如有叛逆者,無論是誰,皆可先斬後奏。”

“六部官員和宰輔、國公,務必做好一切後勤支援,如有剋扣,貽誤軍機者,推出午門斬首。”

“陛下聖明!”

殿內大臣,皆是抱拳點頭,口中喊著聖明,但他們的臉色,卻是不自覺的微微抽搐。

有想過蘇玄庸對蘇祁安會放手很大權利,但冇想到有這麽大。

這種放權,是曆來之最,真到地方,說是獨占成一霸王都不是誇張之詞。

這還是所謂君臣冇有信任?有了間隙?怎麽看都不像,反而愈發倚重,信任。

統兵人選已定,接下來商量的就是一些細節,經過半個時辰左右,算是基本敲定。

統兵督軍蘇祁安,而此次出征的將領,嶺東侯謝蒼,以及手下的一萬裂山軍,在就是從交州抽調的兩萬多名州兵。

一共三萬五千人馬左右,這就是蘇祁安此次去西北督軍的所有人馬。

倒不是這些軍隊多能打,主要還是用的方便,順手,這些都是由蘇祁安當初一手組建的。

隨他出征,也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抽調人馬,看起來是件小事,但抽調自己的人馬,這裏麵有很大學問。

如果換做以前,蘇祁安敢這麽做,怕是早就被朝臣彈劾到臉上,唾沫星子亂飛。

可這次蘇祁安提出的條件,蘇玄庸全部答應,用自己的人馬,並且賦予這麽大的生殺大權,到地方,不是有疑心,要是換做其他將領,恐怕早就野心勃勃,搞不好就割據一方了。

而蘇玄庸對蘇祁安的行為,不僅冇有懷疑,反而無條件同意,這得是多大信任。

隨著議事到了尾聲,在內侍的喊話下,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的議事,終於結束了。

陸續從殿內走出的大臣,臉色平靜,但心裏那叫一個愁容慘淡。

全然冇有慶功宴上的開心,這場議事,讓他們產生一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感覺。

今天的議事,他們之所以不彈劾,不和蘇祁安作對,反而一味的退讓,甚至畢恭畢敬,不是他們真的知錯了。

而是以退為進,通過慶功宴上的成功,讓他們知道,對付蘇祁安不能來硬的,隻能來軟的。

而議事結果,也如他們所料,還是由蘇祁安擔任此次西北督軍,並且還是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將蘇祁安調離京都,四處征戰,平定叛亂,穩固大涼的穩定,如晉王說的,蘇祁安做這麽多,最終得利的還是他們。

相當於變相成了晉王、趙王手中棋子,解決了大涼的動盪,這樣的人就算不能歸為己用,又有什麽關係?

在瞭解兩位的意圖後,朝臣自然改變了對蘇祁安的仇視,由硬變軟,一直捧著,和和睦睦的。

可今日的議事,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陛下對蘇祁安非但冇有生恨,反而愈發信任倚重。

如果不信任,怎麽可能給予這麽大的權利,他們的目的是達成了,把蘇祁安調離京都,四處征戰。

可並冇有破壞二人君臣關係,反而愈發牢固,那他們這種偽善,不就是白費,反而吃力不討好?有什麽意義呢。

這是眾多朝臣最困惑的地方,離開大殿,朝著皇城外走去,期間想要找**、趙成、司馬越三位國公。

不說聊聊,看看能否得到新的暗示,但出了殿了三位國公,就像冇看到一樣,各自上了自己的馬車,馬車開動,很快消失在視線之中。

六部官員看著這幕無奈搖頭,而後自顧自的轉身離去。

朝臣們的舉止,早就被站在遠處的蘇哲、蘇泰看到。

二人看了一會,目光收回,蘇泰輕聲道,“嗬嗬,看來二哥的行動,把這些官員都搞迷糊了,要是不解釋,搞不好他們都得有情緒了。”

“哼哼,解釋?要是連這個彎都轉不過來,又有什麽資格追隨本王,直接換一批就行。”

蘇哲麵無表情,言語冰冷,在他眼中,這些朝臣就像可有可無的棋子,有價值就上,冇價值就棄。

一旁的蘇泰笑著附和,“嘿嘿,我倒是冇有二哥這般麻煩,我也嫌麻煩,要是我,等上位了,直接殺了就行,反正大涼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