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浣溪沙》

-

浣溪沙,詞牌名,由唐朝教坊曲演化而來,從該詞牌為題的主要作品來看,它多以六句四十二個字的形式呈現,對比已經形成標準格律的唐詩,就是比七言絕句多兩句,比七言律詩少兩句,可以戲說是七言絕句和律詩的中間體。一代有一代的文學,唐詩已經被唐人玩的難以再創作出精品,晚唐及五代的文人們便開始對詩歌的形式進行創新,於是慢慢將原屬於唐代教坊曲演化成詞牌,有了詞牌之後,宋代的文人墨客便可以運用靈活的格律規範以便創作優秀的佳作。據說浣溪沙這個詞牌的來曆與春秋時期的美女西施有關,相傳她曾經在一個名為若耶溪的地方浣紗,浣是洗滌之意,紗是一種布料可代指衣服,浣紗便是洗衣服之意,後來便有浣紗溪之名,後來慢慢演變成浣溪沙(古語中沙通紗),因此以此詞牌成名的佳作多以哀怨閒愁為主,是宋詞婉約派常用的詞牌,其中以北宋詞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和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為代表。晏殊作為曆史上不多見的太平宰相,尤為喜歡用浣溪沙作詞,以上三首作品便是他以浣溪沙為名的作品,其中以第一首最為經典,也是讀者所知該詞牌名最為經典的作品。

晏殊,趙宋朝廷時期的政客和文學家,他自幼能作文章,宋真宗時期以神童身份召試並得到賞識,被賜予進士出身,但他的人生仕途經曆主要發生在宋仁宗朝,而且在仁宗朝慶曆年間一度拜相。經過兩代三帝的勵精圖治,尤其是宋真宗時期達成澶淵之盟讓趙宋疆域免受北方的侵擾,到宋仁宗時,國家已經穩定半個多世紀,社會、經濟、文化、科技全麵呈現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而晏殊的仕途主要經曆時期便是此背景下。仁宗趙禎在位四十多年,是趙宋時代最為輝煌的時期,對外戰事主要是麵對西北方向的西夏政權,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讓趙宋朝廷可大力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再加上朝廷崇文輕武的基本國策,讓文人享有了超高地位,尤其是對於趙宋時期的士大夫階層,簡直是古典中國時期最為美好的時代。晏殊長期廁身中樞,也即相當於長期在國務院裏任職,不過的他的政治成就並不突出,慎重求穩的政治追求,使得他並未有過突出的曆史政績,密切交往的北宋名臣範仲淹推行慶曆新政時,晏殊作為中樞要員卻明哲保身的態度,典型的隻求自己的榮華富貴態度。晏殊向同鄉的王安石傳授經驗時,麵對王安石提出的政治追求卻言左右而顧他,並告誡王安石為官之道,期許王安石日後榮登高位可享榮華。晏殊任首相時,女婿富弼得到宋仁宗青睞,使得晏殊富弼這對翁婿同時廁身中樞要職,這讓他們有了同朝議政的經曆,使得富弼逐漸認清嶽父的政治價值觀念,使得富弼對嶽父晏殊有所不屑。儘管晏殊在政治上的作為並未踐行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不過北宋的很多名臣都曾得到過的他的獎掖,如文正公範仲淹,北宋文豪歐陽修,哪怕是晏殊並不喜歡歐陽修,至於其女婿富弼更是積極提攜的對象了,晏殊去世多年後,狷介的七子晏幾道說到,當朝的很多達官貴人都曾經是他父親的門生故吏。

政治上不求大作為的晏殊,命運的眷顧,謹慎的為官之道,左右逢源的處事策略,使得他成為太平宰相,一生享有榮華富貴,得益於晏殊在仕途上取得的成功,其父親及祖上被趙宋朝廷予以追封,其七個兒子可依靠恩蔭製度直接入仕,可謂一人得道雞犬昇天。就是這麽一位太平宰相,受五代時期詞人馮延巳影響較深,作品多表現詩情酒意的生活和閒情逸緻,語言婉麗,多體現閒愁情緒,他的這種詞風在其兒子晏幾道身上得到了繼承,不過其兒子青出於藍勝於藍,縱觀晏殊的一生榮華的經曆,他的詞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他的詞表現出來的基本上是缺乏精神追求的閒愁,不像諸多文人被貶謫時所呈現的鬱悶之愁,也不像壯誌未酬和離恨別緒般的愁。幼承庭訓的晏殊,家境殷實的成長環境,其文學素養自是非同一般,留有多首名篇存世,其中他的名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因近代學者王國維將其形容人生第一境界而被人們所熟知,《浣溪沙》中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也是曆代傳誦較廣的佳句。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該詞牌名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其大意是,填詞作曲時品嚐美酒,依舊是去年的天氣,昔日的亭台樓閣,西下的夕陽何時再回來,花兒凋謝總是無可奈何的,似曾相識的燕子又飛回來了,唯獨留下我在散發花香的小經上徘徊。這首詞語言用詞簡潔易明,清麗自然,通過大意可知它含有傷春惜時之意,感傷年華的易逝,詞上片聯結古今,著重描寫追憶往昔之意,夕陽西下本是正常晴日裏就會有的自然景象,而作者用幾時回描述,折射出作者企盼其回,又知其難回的細膩心態。下片則借眼前景象抒發傷感心緒,感懷時光易逝是文人常有的情緒,閒愁多的晏殊更是如此,好的文學表現形式不會和普通人一樣直說,時光過的真快,而文人一般都是通過意象來呈現,正如這首詞中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用花落和燕歸這兩個眼前景象,結合作者無可奈何之意和似曾相識之感,使得他們組成天然偶句,流利含蓄,韻律協調,在惋惜花落的同時有燕歸的欣慰,在傷春的同時也在惜春。有學者對“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理解為生命裏的兩個維度,人生中對將要消失部分的感傷送別和生命裏將要到來新事物的喜悅溫暖,如果隻看到花落去,大概隻會消極和沮喪,隻看到燕歸來則會變得得意忘形,而作者晏殊不僅是看到花落去,更看到燕歸來,一去一來方是人生中的循環,理解成人生中圓滿的狀態。在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之間,親朋好友的離去以及青春的消逝,伴隨著生命裏有新的事物湧現,人生不應無可奈何而掉落到沮喪和絕望當中,似曾相識挽回了生命裏的寄望或熟悉的感覺,好似潮起潮落,花開花謝,是人生的兩麵性,猶如作者小園香徑時,悟到生命的起落與循環而獨徘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珍惜眼前人,是我們常聽到的規勸話術,一般用來勸告準備去家棄子的人,勸告人家珍惜枕邊人,古人們表達這個意思時,則為憐取眼前人,這句話出自唐代文學家元稹的《鶯鶯傳》。《鶯鶯傳》原是唐代文學家元稹記載的一個愛情故事,後被收入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總集《太平廣記》中,因記載中有會真詩,故也稱為《會真記》,這個故事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元代戲劇家王實甫名作《西廂記》便是依照此故事改編而來。這個故事中的男主張生是位家道中落的貴族子弟,女主崔鶯鶯是冇落的貴族女子,男主張生在一次宴會時對女主崔鶯鶯一見鍾情,瘋狂追求後抱得美人歸,原本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然而故事情節發展頗為曲折。在科舉逐漸完善的唐代,通過科舉光耀門楣是必選之路,美好的愛情滋潤未能阻擋男主張生赴京趕考,命運並冇有眷戀他們,科舉落榜的張生滯留京城,起初還能與崔鶯鶯互寄信件談一場異地戀,或是是京城的經曆讓張生心態發生巨大變化,或許是為了前途而割愛,後來他們各自成家,美好的愛情未能修成正果。

有一次,男主張生經過崔鶯鶯所在的地方,或許是觸景生情,或是懊悔當年捨棄崔鶯鶯,於是提出來以表兄的身份和崔鶯鶯見麵敘舊,但是崔鶯鶯拒絕了。遭到拒絕的張生,哀怨的心情流露在臉上,崔鶯鶯於是按以前兩人相約的方式寫詩相贈,但是拒絕再會,幾天後獲知張生即將離開,崔鶯鶯於是再賦詩一首謝絕張生再續舊情的請求,詩中寫到“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也即勸告張生,既然你之前已經捨棄了我,勿需再續昔日的情意,好好珍惜你身邊的人。《崔鶯鶯傳》雖是元稹記載的故事,然而通過記載情況來看,張生應是元稹所認識的熟人,以今人的眼光來看,元稹是十足的渣男代表,這個故事也在說明張生是個渣男,不過這種渣男現象在今日的社會,依舊是較為常見的。拋棄曾經海誓山盟的戀人,後來另娶她人後家庭事業不如意時,念及昔日戀人的百般好,又想再續前緣,好多婚姻多年的中年男性有這種心理,已經成家立業後還想找舊情人再續緣,身邊親友知道男主有這樣情況時,便會常用珍惜眼前人勸告了,也即《崔鶯鶯傳》裏麵的憐取眼前人。

憐取眼前人,在古代是很多渣男所麵臨的勸告話語,這句話在北宋時,被晏殊引用到他的詞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過詞中憐取眼前人所要表達的意思,與我們常說的珍惜眼前人寓意有點差異。這首《浣溪沙》大意是說,一年光景向片刻一樣流逝很快,生命光景有限,平常的離別也讓人倍感憂傷愁苦,對酒當歌,及時行樂,大擺宴席不要覺得頻次多,登臨望遠懷念元別的親朋好友,風雨吹落繁華之時,更讓人感覺春光容易流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身邊之人。從這首詞的上闕尤其是“酒筵歌席莫辭頻”這句可知,晏殊真是富貴到家,不知民間疾苦,說要通過夜夜笙歌來撫慰有限的生命,從下闋來看,晏殊在詞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務實的,與其徒勞的思念遠方親友,看到風雨後的落花而傷感,倒不如實實在在的與身邊人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珍惜現在美好的時光。晏殊曾以《木蘭花》為題作詞一首,寫到“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與這首《浣溪沙》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相類似的,珍惜現有的美好時光,能過著幸福的詩情酒意生活,就好好的珍惜,足見晏殊對人生態度有消極的一麵也有務實的一麵,享受人生纔是硬道理,這也可能與他的政治價值取向有關,核心是追求自身的榮華富貴,過上瀟灑的逍遙日子。這樣看來,晏殊在詞中的“憐取眼前人”與《崔鶯鶯傳》則有明顯的差異,晏殊的憐取眼前人是要把握好人生的時光,感歎人生苦短,應對及時和身邊人享受生活,勸身邊人及時享樂,從積極的維度理解晏殊,則是瀟灑的活在當下。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麵勝荷花。

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是晏殊現存該詞牌名的閨怨佳作,這首作品與其他《浣溪沙》描寫閒愁不同,而這首詞通過詠寫夏日裏閨閣美人的閒情呈現他的富貴閒愁,這首詞描寫女子的語言非常清麗優美,尤其值得男生讀者品讀一番,通過學習文人騷客描寫美,裨益提升審美情趣。此詞上闕描寫美人的裝扮情況,首句中是宋代富貴人家將嚴冬時期收藏在地窖裏的冰塊消暑,以冰寒反襯閨閣裏的熱氣,“滴露華”神似李白描寫楊貴妃之美所用的“露華濃”,接著描寫的直接露骨了,好似夏日穿著清涼透視裝的女生,性感肌膚呈現眼前非常撩人,第三句則描寫女子化完妝的姿態美勝過嬌豔的荷花,古人以花喻美人是常見的寫作手法。下闋則是描寫女子酒後微微醉的情態,梳妝後下垂的秀髮,與眉際月相映成輝,微紅的酒暈,猶如霞光照射在她的臉頰,欲迎眉際月,初上臉邊霞,通過月與霞隱喻女子酒後時的嬌美妝容,然而尾句一場春夢日西斜點出,原來這一切都是春夢初醒的所作所為。此詞之美在於她描寫女子姿態美,采用白描的手法敘述閨房中女子夢醒、晚妝、酒暈的情景,將女子舉止容貌,嬌豔姿態勾畫的極為生動逼真,極具古代閨怨女子生活氣息,詞的風格頗有五代時期花間派的遺風,足見作者深受花間派影響。花間派雖是曾經風靡一時的文學流派,其大部分作品為歌詠羈旅閒愁、男女的合歡離恨,常侷限於燕婉之私,多描寫文人們與女子的香豔柔媚之事,缺乏儒家傳統的精神內涵,因此並不為傳統的士大夫所歡迎,但是其文學寫作技巧富有水平,藝術成就也較高,尤其是如晏殊此詞中對美豔女子的描寫,算得上是描寫女子美態的佳作之一,用來學習誇讚女子之美尤為可取。

長居高位的詞人晏殊,享受了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愁的富貴,但他也終究是凡人,自是要麵對人世間的愁緒煩惱,不為衣食住行而愁的他,照樣也是愁緒滿滿,通過他的詞作可見一般,不過他的愁多是富貴病中的閒愁。如果是富貴閒愁,那也是絕大多數人所欣羨的,晏殊的太平宰相之稱並非虛名,晏殊人生履曆中並未遭遇重大打擊,即使遇到幾次貶謫經曆,但也是很快又被召回到朝廷中,這得益於他曾經作為宋仁宗的老師,也得益於宋仁宗這個溫順又重情義的皇帝,終其一生享有富貴,但是他的詞風格卻喜歡描寫愁緒,用辛棄疾的話來說,則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然而他的淡淡愁詞,卻寫的非常好,好似今日的人們卻總是被莫名的愁緒縈繞,富貴之人有閒愁,貧苦之人為三餐一宿而愁,躺平之輩因無所事事而愁。今日的多數人,勞役於身的時間在減少,從繁瑣的家庭瑣務也慢慢解放出來,人們的幸福感幾何,想必與古代並無二致,往前一步能力不足,退後一步心有不甘,也就容易滋生閒愁,富貴至極的晏殊,也時時充斥著淡淡的憂傷,輕輕的愁緒,今人的生活水準多數應該不會差於晏殊所在的宋代,然而閒愁卻亙古不變,或許是人的宿命裏自有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