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竹枝詞》

-

竹枝詞原是古代巴蜀之地民歌演變而來的,在詩豪劉禹錫的大力推動下,成為影響深遠的詩詞題材,因此竹枝詞多是吟詠風土人情的詩句,劉禹錫先後兩次寫過以竹枝詞為題的詩句,其首次的九首中就偏向風土人情多點,後來的作品中風土人情的傾向較弱,在其竹枝詞詩體中,從一位讀者的角度來看,上麵列的三首值得一讀。劉禹錫作為中唐時期詩壇的頂流,被譽為詩豪,顧名思義他的詩句充滿了豪邁之氣,細細品讀的佳作,是唐代文壇上最為豪氣的,更是一位值得欣賞的大才子,是在“二十三年棄置身”的背景下依然樂觀的大詩人,這些竹枝詞則是他在貶的生涯中任職四川夔州刺史深入瞭解當地風土人情後而留下的作品。幼承庭訓的劉禹錫,自小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聰明勤奮的他加上名師的指點,在弱冠之年前便開始遊學長安,並在士林中享有聲譽,更是和散文家柳宗元同年登科及第,後來與柳宗元一樣,與永貞革新的一派人物相交甚近,也因為這場革新失敗而麵臨貶謫生涯,在四川夔州任職的三年,也是他大量收集地方民歌的時間,隨後將民歌演化成他的詩作。

在《竹枝詞》中,劉禹錫寫有一段序言,更確切的說,原本這段序言為正體,九首詩為附件,序號大意是在長慶二年正月,正式到四川夔州就任後,聽到小巷裏的兒童聯袂演唱《竹枝》,吹短笛,擊鼓來合節拍,唱歌的人揚起衣袖翩翩起舞,多唱為好,以前這裏的百姓迎神時,唱的歌為地方俚語粗俗鄙陋,屈原來到此地後為他們創作了《九歌》,因此我也創作《竹枝詞》九首,讓善歌的人傳播它,九首《竹枝詞》附在序言後麵,日後聽巴中民歌時,可以知道當地民歌的變風的由來了。通過這段序言可知,劉禹錫學習屈原創作《九歌》的精神,將當地民歌的“下裏巴人”成分,編製成“陽春白雪”傳唱起來,也即將當地民歌改編成詩以便傳誦,其中傳誦較為經典的是“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簡單來講就是寓意男人薄情寡義,女人堅貞不渝,不知道四川古夔州地區是否還存留這個說法,而且給女性“批判”男人無情無義提供了最佳措辭,猶記得多年前,在表姐婚宴酒席中,有個女生脫口而出,你們男的“冇心冇肝冇肺”,順時無言以對,那時候的我尚未深入瞭解男女情愛之事,隻能哈哈一笑,估計一些女性讀者會代入自己的境遇,對此頷首稱是。

《竹枝詞九首其二》

(唐)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九首詩作呈現的是夔州一帶老百姓生活的風俗習慣、人情世故和男女愛情的,本組詩作中最為值得一品的是其第二首和第七首,這兩首詩都是從描寫自然景象出發,然後對其作擬人化藝術處理,是本組詩中藝術感最為巧妙的。“山桃紅花”這首詩的主旨是訴說薄情郎的負心本質,男子負心現象是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在老一輩人腦海裏,古裝電視劇《包青天》中的陳世美,可能是負心郎的經典代表,陳世美代表著社會上常見的一種現象,因此才被文人演繹的入木三分,拋棄髮妻而另娶權貴子女以求輝煌騰達的現象,無關古今,不分畛域,都是經常上演的故事,很多年幾乎不見“批評”男子負心漢的電視或者舊聞,或許21世紀的男女講求平等,當代很多女性照樣可以捨棄家庭追求更好的男人,不過不管男女,對於這種情況還是批判的居多。前兩句描寫山桃紅花開滿了山頭,蜀江的春水拍打著山崖向東流,描寫都是當地的自然景象,然後將男子的情義比喻山桃紅花,剛開始很濃烈,卻容易衰敗減退,將女子的愁情比喻蜀江春水一直向東流,女子對男子的愛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魚玄機思念情人時所作的“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首次知道“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是欣賞短視頻時,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在寬慰遭男朋友拋棄的女子,甚是覺得這位醫生的娓娓道來非常應景,身為男子冇實踐過“花紅易衰”,所認識的女子被傷害的事例則有很多,而女子傷害男方的事例卻隻見於新聞報道,據個人所見所聞來講,這首詩表達出來的寓意依然具備現實感,男子的薄情寡義多於女子。

《竹枝詞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瞿塘嘈嘈”這首詩和“山桃紅花”一樣,先描寫當地的自然景象,然後表達寓意,這兩首詩都寓情於景,不過感**彩不一樣,“山桃紅花”有可能完全是民歌演化而來,而“瞿塘嘈嘈”這首明顯多與作者的仕途境遇有關,是個人遭遇的一種註腳。“瞿塘嘈嘈”詩中第二句“人言道路古來難”,讓人容易聯想到李白所言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從川蜀地理環境來講,是容易成為獨立王國的絕佳場所,但是卻始終不能獨立依存,古代的川蜀之地的確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從古至今對中華文明有重要影響,在蒙元交替之時,蒙古鐵騎無法從正麵攻克南宋軍民,於是改變戰略方向先取四川後,進而順利奪取湖北荊州,進而水路大軍直搗南宋都城臨安,在近代史中,川蜀之地因其獨立的戰略地位成為中國抵抗外敵的大本營,更是為最終戰勝外敵輸送了成千上萬的子弟兵,從這句詩的寓意來看,則與辛棄疾所作的“別有人間行路難”具有類似的意象。“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是這首詩的核心,從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看,人心比瞿塘峽的激流還要凶險,而人間世道“等閒平地”也會是無端端的起波瀾,形容人世間的艱難險阻,是作者遭遇敵人無故誣陷和無情打壓後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詩人也是在遭遇多年的貶謫生涯,壯誌難酬的背景下深感仕途艱難,凶險萬千,因而寓意此詩表達內心的憤慨。這首詩的比喻巧妙,寓意精辟,將抽象道理具體形象化,結合四川夔州之地的當地民歌,的確容易達到傳誦的功效,這也貼合作者所寫的序言,一來將“人心不古”的社會現象演化成民歌傳唱,二來為自己的遭遇鳴不平,感歎人心難測和世事險惡。

《竹枝詞二首其一》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的竹枝詞係列詩中,最為流傳甚廣、津津樂道的詩句為“東邊日常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首詩是作者在四川夔州竹枝詞歌謠的基礎上,結合唐詩格律韻調而寫下的一首帶有濃鬱民歌風情的詩。這首詩初讀前兩句“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時,還以為是描寫送別的詩句,它和詩佛王維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和詩仙李白的送別詩《贈汪倫》中的“忽聞岸上踏歌聲”似曾相識,或許是作者在創作該詩時見到看到類似景象進而化用兩位前輩的詩句,化用前輩的詩句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現象,化用的巧妙得當,用現代話術來講則謂之創新,本質來講,創新也就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增添點“花樣”,據說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化用了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虞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這便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絕佳詮釋,不僅如此,虞信的詩句早已湮冇,而王勃的詩句依然流傳甚廣。“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給我一種“不知所謂”的錯覺,至今未能清晰的領會這兩句的蘊意,然而朗誦它起來,能夠感覺到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朦朧美感,一邊日出一邊下雨在梅雨季節倒是眾人可常見的自然現象,下雨天、豔陽天交織的時刻,你該認為這是雨天還是晴天呢,給讀者自行遐想的空間,其次晴與情諧音,起到一語雙關的藝術效果,巧妙的將天晴和愛情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物連結起來,具有強烈的美感,想必這也是美學領域追求的一種形態。

本是四川夔州的民風歌謠,在詩豪劉禹錫的“改造下”成為流傳甚廣的一類詩詞體裁,對後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最為經典,自然也是他的代表作,值得多朗誦品味。

-